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家园共同努力 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做准备(课件1)阜阳市政府幼儿园大班家长会 彭华 2013、6、14

编辑:市政府幼儿园  2013-06-14 17:54    点击次数:764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衷心感谢大家在帮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大家知道:幼儿园生活是无忧无虑、充满快乐的时期,但它不可能永远停驻,随着三年的生活的即将结束,孩子们将走向一个新的天地,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那么孩子是否能顺利的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过度,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从小处讲,关系到孩子个性发展,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幼小衔接应该做些什么?关注什么?今天我们就《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进行专题讲座:主要围绕培养幼儿入学的兴趣和愿望,激发幼儿入学的动机以及从小学的作息时间、从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与家长进行分享、交流。

今天家长会的内容有六个方面:(课件2)

    一、大班张敏老师为大家展示一节音乐活动《蝶圈乐》,通过观看活动,我们一起讨论在整个活动中,孩子到底学到了什么?有那些能力在提高。

  二、介绍什么是幼小衔接呢?

  三、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点

  四、怎样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五、大班毕业活动方案

  一、大班音乐活动《蝶圈乐》(课件3)

   活动目标:

1.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初步了解音乐结构;

2.大胆尝试自主分配角色,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自控能力;

3.能愉快参与游戏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到底学到了什么?有那些能力在提高呢?

  情感 (开心、快乐)

  态度(认真、积极)

  能力(倾听、表演、合作、观察、分析和判断等)

  知识技能(理解音乐结构)

总之我们是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课件5)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二、什么是幼小衔接呢?(课件6)

如果说孩子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是第一次“社会性断奶”的话,那么孩子从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则是第二次“社会性断奶”,这一次更重要、更困难。那么,什么是幼小衔接呢?

   幼小衔接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就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帮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

   三、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点:(课件7、8)

  1、教育的性质不同

  非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

2、教育的内容和教育任务的不同:

  粗浅的知识经验 系统的学科文化知识

   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有两大类:保育和教育。一日生活中有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和户外体育活动。每天有一餐两点,渴了有水喝,饿了有点心吃,困了还可以睡一觉。

   在幼儿园,教师被称为“孩子的第二个妈妈”,全面负责孩子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每班是二教一保,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各种生活问题、教育问题和日常行为问题。

   小学的教育任务则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侧重于教育活动。一日生活中教学活动占据着主导地位。渴了,要自己带水喝,饿了,没有点心吃,困了睡觉要挨教师批评,即使教师不批评,也影响了孩子听课,耽误了学习。

   在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课堂教学。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占据了教师几乎全部的工作时间。一个班5、6位课任教师,一节课换一位,课间往往无教师在班,尽管学校安排了一些值班教师,但孩子遇到了困难,常常是自己解决,所以刚入学的孩子常常会出现一些生活不能自理方面的问题:下课忘了大小便而将大小便弄到了身上、不会使用大便纸、热了冷了不会穿脱衣服、鞋带散了不会系……

   3、教学形式的不同: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寓教于乐。每堂课都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主要是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具、大量的表演活动、操作活动进行,强调孩子的动手操作,在做做、玩玩的游戏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幼儿园主要采用口头语言进行教学。没有考试制度

    到了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固然,新课程也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但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还大量存在,加之,小学主要采用符号学习(文字、拼音、数字等)进行教学,比起直观形象的教学而言,要抽象的多,这就给刚入学的小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困难。幼小衔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内容——符号学习(文字,拼音、数字均为符号)感到听不懂、不理解、没掌握。

    4、学习时间的不同:

    幼儿园大班:学习活动只能占幼儿在园生活的一小部分,每天两节集体教学活动时间,每节30-35分钟左右。    在小学,课堂教学是孩子们的主要学习活动,每天5-6节课,每节课40分钟,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4倍。因此,刚入学的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上课坐不住、到处走动、做小动作、讲话、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的效果。

  5、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生动活泼、图文并茂 小学相对严肃、文字较多

   6、教学要求的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要求,比起小学来,是软任务,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园,空手离园,无作业,无负担。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期望值也不大。只要孩子吃好、玩好,身体好就行了。

   到了小学,教育要求上虽不封顶,但下要保底,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得拖延,有时爸爸妈妈还会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如:预习、复习、做练习等。父母和教师对孩子的要求也严了,期望值也高了,常会提出,作业要写好,考试要100分等要求,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压力,使孩子感到不适应。

   7、伙伴关系的不同:

   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结交新朋友,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使自己融入到团体中去。而这种交往,又往往是在一种自发的的环境中的交往,孩子能否妥善处理与伙伴之间的关系,在集体中为伙伴所认同,这对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及健康个性的养成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怎样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课件9—16)

  1、做好入学前的生理准备:

 (1)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憧憬及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学来恐吓孩子,如“你玩呀,等到上小学就玩不成了!”“你开心不了几天了,到小学有你受的!”等以免孩子因态度和情感问题产生入学障碍,从而产生冷漠、紧张、惧怕等消极态度。家长可以上小学背书包、戴红领巾等吸引孩子兴趣,还可通过参观、交谈、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和好奇心,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

  (2)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暑假期间,可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30以前起床,晚上9:00就寝。暑假在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早中晚饭吃饱,尽量减少中途吃零食的习惯。可与孩子共同商量一些活动内容,如:早锻炼,画画,弹琴,玩玩具,看书,下棋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

  (3)创设利于孩子生长的环境

  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膳食供给,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家庭成员之间要互尊互爱,不当孩子的面争吵,从而使孩子情绪高涨,达到智力振奋的良好学习状态。

   2、做好入学前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准备(课件17—21)

  “幼小衔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得差,即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低,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幼儿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如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因此,我们要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1)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树立任务(责任)意识。每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定,给孩子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任务”,如:“每天20分钟阅读”、“画画”等。

  (2)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

  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家长更要率先做出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在马路上玩耍,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培养孩子遵守一些生活规则:“早睡早起”、“连续看电视不得超过一个小时”、“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等。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上小学的孩子,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相对较少,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特别是让孩子知道课间要先小便,做好课前准备再玩。在日常的生活中,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情。增加孩子独立活动时间,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如偶尔让孩子自己在家中一两个小时。

  (4)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

  掌握一些简单的交友的方式方法:“我想和你做朋友,你愿意么?”、“我这儿有一个皮球,我们一起玩,好吗?”“你们的游戏真好玩,能带我玩一个吗?”知道和伙伴友爱相处、不打人、不骂人,相互谦让等。给孩子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如:让孩子帮助父母去小店去买些日用品,让孩子自己找小朋友去玩,知道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老师、伙伴、父母),不与陌生人交谈,不跟陌生人走等。

  3、做好入学前的学习适应准备:(课件22——32)

  发展孩子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1)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拼图、下棋: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猜猜看什么东西没有了?听故事想问题并续编故事;看图书讲故事、画画、练写字等。   一般,大班孩子注意的保持时间为8~10分钟,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延长活动的时间。对孩子借口不感兴趣而频繁变换活动内容的现象,父母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并陪着玩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直到孩子一个活动二十五分钟不觉疲劳。

  (2)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三个生字每个生字写五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三个字写三遍的,有一个字写三遍的,五遍的,甚至一个字写满一页纸,有的孩子干脆一个字不写,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一堂课45分钟,孩子听的效果截然不同……之所以发生这些现象,是因为孩子不会倾听,不善于理解老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父母首先要和孩子多交谈,交谈时不要用过于口语化、儿童化的重叠词,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精炼,不要重复啰嗦,要简单,不要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完整地听故事,中途不随便插嘴。

  在帮助孩子理解语言上,多布置任务也是促进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种好形式。家长要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由含一个条件的任务逐渐过渡到多重的常有多种指令的任务,为孩子对语言特别是任务性语言的理解打好基础。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小凳…… 从一件到几件,要求可以逐渐提高,如:“请你帮我拿一个苹果、一把小刀、二张餐巾纸和一盒牙签。”“告诉爷爷,今天晚上九点有他喜欢的电视节目。”还可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听词拍手”、“听指示做相反的动作”等。

  表达能力的提高:进入小学这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响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这样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在入学前,给孩子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一个事物的多种表述方法。如"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不同方法表述。还可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

  (3)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象、逻辑思维等能力

  早期教育,每个家庭都很重视。但有些父母过分注重知识型的学习传授而忽略了幼儿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如:河里有6只鸭子,游上岸2只,河里还有几只鸭子?家长往往只是满足于孩子的答案,而对孩子是怎样思考的、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不再过问,忽略了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孩子独立地思考,养成思索、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思维是知识之源、学习之源。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搜刮肚肠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 让孩子不仅知道某一事物的结果,还要了解事物变化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比成绩、分数更为重要。有人做了一些研究发现:一些成功的人士大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一定时间的注意力,自觉收拾书本、文具的习惯,先学习后游戏的规则等。这些品质都是一个优秀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

   4、做好幼小衔接的物质准备:(31、32)

  为孩子准备什么样的书包?要准备一个双肩背的书包。在选购书包时,要考虑重量、大小、便捷的要素。宽度最好选择和孩子肩宽差不多的,否则,会在视觉上产生压抑感;有些书包上有许多的口袋、网眼,不利于清洗,也容易让孩子被尖锐物钩住,造成危险;书包的打开方式最好能一次操作完成,那些翻盖式的书包,不适合低年纪孩子使用。铅笔盒、铅笔、橡皮的选购:   另外,在家里,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小角落,备有写字台、书架、玩具架等,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

孩子入学前的能力测试(课件33、34、35)

分类 内容 自己主动做 需爸爸妈妈提醒 需爸爸妈妈帮忙
一、基本生活能力方面 能准时起床不赖床 2分 1分 0
吃饭前会自己洗手 1分 0.5分 0 0
能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 1分 0.5分 0 0
会使用蹲式厕所 1分 0.5分 0 0
会使用大便纸 1分 0.5分 0 0
会认得自己的 东西并收拾 2分 1分 0 0
二、常规学习方面 可以安静地听别人说话 2分 1分 0
爸妈交代的事能记得也能复述出重点 3分 1.5分 0 0
老师交代的话能清楚地转达给父母 3分 1.5分 0 0
能说出并能写出 自己的名字 2分 1分 0 0
知道家庭住址和家里的电话 2分 1.分 0 0
会收拾自己的东西且动作迅速 2分 1.分 0 0
三、自我安全方面 不随便和陌生人交谈 3分 1.5分 0
会看简单的交通标志自己过马路 3分 1.5分 0 0
碰到困难会请他人帮忙 3分 1.5分 0 0
不做危险的动作 3分 1.5分 0 0

15分以下 你的孩子是,很令人担心,不过現在开始还来得及。

你的孩子有点令人担心 ,这些上小学后不可或缺的能力一定要具备,除了参考专家的建议之外,选择适合的教材,引导孩子也是不錯的方法,孩子需要你加倍的关心与鼓励。

16分~26分 你的孩子是: 很不错,但还需要加強

孩子虽然有些粗心大意 ,还沒做到完美,但是在经过你的提醒后也都会改进,持续加强提醒与训练孩子独立主动完成以上的項目,你的孩子一定可以很快适应小学生活。

27分~34分 你的孩子是: 沒问题!一切就緒!

你的孩子表現很好,上小基本的生活能力都具备了,但家长仍需持续关心孩子,尤其接近上小学前与刚入学时,需特別观察孩子是否因为紧张而有小小失误。

   现在离孩子们升入小学还有短短的二个月的时间,在这短暂的时间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认真工作,关心、爱护我们的孩子,在保障孩子们在园愉快学习生活的同时,更要加强对他们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的培养。在这其中,当然也离不开家长朋友的配合与支持,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一定能顺利的升入小学,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五、大班毕业活动方案(课件36——43)

   最后,看看去年大班毕业活动照片(课件44——48)

   给家长一点小小的建议 (课件49)

   做一个民主式的家长: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人为本”

   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平等相待,给予理解与温暖。

   核心:是尊重人格。

   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对孩子实施健康的、积极地、科学的教育。

(课件50)愿家园“手拉手”,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孩子架起顺利通往小学的桥梁;

    愿家园“心连心”,坚守核心理念,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课件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