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幼小衔接,您准备好了吗?

编辑:颍东区育新小学黄海燕  2012-05-16 16:11    点击次数:759

幼小衔接,您准备好了吗?

——谈谈如何让孩子开心、快速地融入小学生活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幼儿园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各位家长共同关注幼小衔接的一些问题。再过两个多月,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就要进入小学,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这是家长、幼儿园和小学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市政府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这方面,我觉得是做得相当不错的。我知道每一年幼儿园都会组织大班的孩子走进小学,参观校园环境,并且进入课堂,和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课,从而让孩子对小学的校园生活有初步的感知。这一系列的活动其实对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那么作为我们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的这段日子里,到底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人的一生有许多的过渡和衔接,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其中,最大的不适应便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过渡。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
瑞士:4——8岁, 玩、学融合,实施启蒙;
法国:2——11岁, 分三段,无低幼的明显划分;
荷兰:4——7岁, 完成幼儿阶段的学习;
中国:3——6岁半,完成幼儿阶段的学习。
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咱们中国的孩子学前准备时间是最短的,咱们中国的孩子是最辛苦的。因此,咱们中国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家长们的引导和帮助。
再看一组孩子进入小学后的不同状况:
▲ 适应良好的: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强;听课习惯好,注意力比较集中,发言积极;作业工整、漂亮;情绪稳定,努力执行老师发出的各个指示,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这类孩子接受老师反馈回来的正面信息就会比较多。比如:作业本上小星星多;老师经常给大拇指,看到他们就点头、微笑;同学经常投来羡慕、佩服的目光,都喜欢找他们玩,喜欢和他们做朋友。他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学校,越来越喜欢老师,越来越喜欢学习,开始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期。
▲ 适应一般的: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能按老师的指令行事,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情绪比较稳定。但是,他们一般都比较淡漠,比较被动,表现不够积极,把学习当成迫不得已的任务,缺乏积极主动性。
▲ 不适应的:
1、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少数孩子会通过哭闹的方式调节这种不稳定情绪,也有少数孩子试图通过哭闹以达到不上学的目的。
2、依赖性太强,离开了幼儿园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离开了家长全方位的关注,出现入学焦虑倾向,少数孩子甚至会胡搅蛮缠,要求家长陪读。
3、缺少耐心,坐不住。有的表现为: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摸摸那;有的表现为:不停的东张西望;有的表现为:寻找各种借口离座;还有的孩子甚至无视课堂纪律擅自下座位,到处跑动。
4、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听不清老师的话,或者听一半,漏一半,或者断章取义,有些孩子还经常弄不清老师布置的作业。
5、缺乏自信,害怕学习。原因多数是智力发展比较弱,学习能力不足,或者是知识积累不够,跟其他小朋友比起来,感到没面子,很自卑。
以上种种的不适应,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家长带来很多烦恼,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阻碍。很多家长会把责任推到孩子的身上,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努力、不聪明、不愿吃苦、对学习不感兴趣等等。这些认识肯定是错误的,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验证明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是不要求进步的,关键都在于教育和引导。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呢?原因主要是由小学与幼儿园存在的客观差异以及很多家长在教育方式上的不当造成的。
所以,今天和各位家长共同交流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您准备好了吗?谈谈如何让孩子开心、快速地融入小学生活 【打出PPT主题封面。】
首先,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级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起跑线。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孩子是不是爱学习?愿意不愿意学习?该怎么学习?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所以小学一年级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那么,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衔接也将成为孩子们真正走向社会的重要起点。那么:

※ 我今天要和各位家长交流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 做一个幼儿和做一个小学生到底有哪些不同?

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作为家长,必须先认识幼儿园和小学存在的差异。那么,到底有哪些差异呢?
(一)教育目的不同: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没有考试考查的要求,而小学教育是国家的义务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学校通过各种考试考查,检查学生是否合格,并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考虑将来的发展目标。
(二)教育的内容、方法不同:幼儿教育以游戏为主,而小学以学习为主,即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比较系统的知识。所以,上了小学就不能随意请假。否则,很多知识就会衔接不上。
(三)生活作息不同:上幼儿园每天起床、上学都很迟,上午也只有1小时左右的教学时间,其它是游戏、活动、生活的时间。而小学,像现在的一年级,1天6节课,每节40分钟,大约有4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比幼儿园多出3、4倍。
对孩子影响较大的,还有睡眠的问题:幼儿园里,白天可以午睡两个小时左右,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而小学的孩子,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因此,有的孩子在下午上课的时候便开始无精打采,甚至哈欠连天,打瞌睡。即使被老师叫醒,也总是迷迷糊糊,听不进多少内容了,这就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
(四)评价的手段和标准不同:上幼儿园时,主要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习形式以轻松活泼的游戏为主,但到了小学,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而且不能拖拉。也就是说,进入一年级后,学习有了明确的任务,而且以各门课程的形式出现。目前,一年级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品德与生活等。这就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掌握一定量的知识,并且以测验的形式加以检验。
正因为小学和幼儿园有这么大的差异。如果让一个6岁的孩子独自来承受的话,是有难度的。所以,这就离不开各位家长对他们做些精心的准备,以免到出现问题时,再手忙脚乱地进行亡羊补牢了。

※ 所以,接下来我要和各位家长交流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家长为孩子入学该做哪些准备?
(一)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准备:
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让孩子产生向往学校、渴望学习、喜欢与他人交往的情感,要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要不断地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所以此时,作为家长应该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你可以这样和孩子说) “XX长大了,真了不起,再过一两个月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 让孩子从你的话语中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与自豪感。
且不可说某某学校不好,某某学校的老师不好,这样孩子听到了心里会有一定的阴影。所以,不管上哪所学校,你应该和孩子说,这所学校是最好的,这所学校的老师是最好的。这样才会更加激发孩子的自信,感觉到自己能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很骄傲。
 另外,家长们还可以利用节假日或平时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里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趁机引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比如说,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趁机告诉他:“等你上小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再加上幼儿园里开展的一系列的幼小衔接活动:比如让大班的孩子走进一年级的教室,和小学生一起上课。这些都能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采取每天倒计时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向往之情。)
  (二)入学前物质与环境上的准备 :
刚入学的孩子,一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稳定性也差。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家里为孩子专门布置一个学习的地方:比如有专门的书桌、椅子,高度要适中,在桌子上摆上课程表、小台灯、小闹钟、小日历等等,为孩子创设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和优美的学习环境。(注意:地方一定要固定,别让孩子"打游击"。准备的桌椅、台灯,不必高档豪华,要紧的是桌椅的高度要与孩子的身高相配,台灯必须有利于保护视力。并且,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在旁边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让孩子自己安静地写作业,或是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好习惯。)
需要准备的学习用品,如:文具盒、书包、铅笔、橡皮等等,避免买太贵的、花样功能过多的,以免孩子与别人攀比,形成虚荣心理或上课玩弄文具转移了注意力。
以上物质与环境上的准备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在一点一点的准备过程中,孩子会强烈感觉到:我很快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三)入学前身体素质的准备:
  小学与幼儿园差别很大,孩子要从游乐转向学习,从每天在课堂1个小时到4个小时,肯定有段适应期。因此要注意:
  1、保证充足睡眠:小学40分钟一堂课,每天6堂课,离开幼儿园,中午休息的时间很少,要保证孩子每天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一般8点开始劝孩子睡觉,8点30分睡着,第二天6点30分起床,比较合适。孩子学习才有精神。不至于有的孩子上课打瞌睡,早上也有更充足的时间吃早餐。
 2、吃好吃饱早餐:小学不象幼儿园上午有点心吃,在家一定要吃好喝足。(不要给孩子养成买零食的习惯。)
  3、加强身体锻炼:有的孩子可能感到学习任务繁重,身体吃不消,经常生病,因此平时要多进行户外活动。(比如前阶段孩子们去清河一小,彭园长说我们有很多孩子就累得气喘吁吁,甚至走不动路,这样的体质怎么能适应学习任务繁重的小学生活!)
  (四)入学前自理能力的准备:
1、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
  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入学后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较差,易产生挫折感、失败感,所以,“生活自理”训练是入学准备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1)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大小便自理等。  
  (2)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学会摆放东西、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
  2、学习自理能力的准备:
  专家的研究指出:孩子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因此无法理解并掌握小学的学习内容,于是孩子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因此,入学前的准备内容应着重在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准备。
  (1)抓紧培养“任务意识”。有的孩子上学后,不会自己管理学习用品,甚至不会记作业,是因为他一直习惯于一切都有人操心、代劳,还没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
  (2)练一练孩子的注意力。专一持久的注意品质是小学生上课和做作业的必要条件,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其说是孩子智慧高低的反映,不如说是孩子注意品质的反映。
  (3)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做事磨蹭、做作业时间长是很多新小学生的通病。因为以前时间都由大人掌控,孩子自己对时间的概念很模糊。
  a、在孩子做某件事情(比如画画、听故事、写字)前,让他做好充分的准备(喝水、上厕所等),把书桌上的玩具、图画书等拿开,一旦开始,就不许以任何借口来回走动、玩耍了。
  b、规定好时间限制。
  c、教给孩子节约时间的方法。
  d、让孩子体验到珍惜时间的快乐。
  (4)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有的小学生一开始记不下作业内容,是因为语言理解能力差。语言理解能力差还会严重影响孩子听课的效果。因此,这也是一项家长需要重视的入学准备内容。
  a、多和孩子交谈。  
  b、阅读故事时,鼓励孩子听完全文后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
  c、鼓励孩子谈见闻,学习一个事物的多种表述方法。  
  (5)玩一玩练眼力的游戏
  很多刚入学的孩子总写错别字,比如将“于”写成“干”,“毛”写成“手”,这是因为他们的观察不细致、空间知觉不敏感。
  (6)进行“前书写”练习
  除了利用游戏、手工等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外,“前书写”练习也可以为孩子入学后的正式书写打下基础。因为5、6岁的孩子手腕还没有力气,刚开始写字时,往往会出现手腕酸疼,速度也慢,这样不能承担以后小学的作业量,所以得在入小学前天天练习写字。
方法是在田字格中画上有趣的图案,或阿拉伯数字1~10、自己的名字、简单的生字等,书写的内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每天定时练习10~15分钟。

※ 那么,接下来我要和各位家长交流的第三个大问题就是——幼小衔接阶段急需培养哪几个好习惯?
(一)良好的作息习惯:
措施:制定家庭作息制度,提前一、两个月进行训练。
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读整时整分,比如四点、五点半、七点二十……然后和孩子一起规划好时间,早晨何时起床,用多少时间穿衣、洗漱、吃早饭,何时出门,晚上何时上床睡觉……
★时间的提前通知,你希望孩子7:00回家,那就提前10分钟提醒她。
训练必须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分成两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可以从相对宽松到严格要求,也可以一项一项进行,不要让孩子感受到有压力,要将各种强化手段灵活运用起来,让孩子感受到进步的乐趣。
(二)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
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再教会孩子在绘画、看故事书和学习结束的时候将物品收拾好,从哪儿拿的,还放到哪儿去;开学后还要让孩子养成每天上学前根据当天课表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
(三)做事专注的习惯:
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是一年级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游戏活动是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游戏活动被正规的学科教学所代替,并且一节课要持续四十分钟。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静心听讲的好习惯,目前从一年级的课堂上来看,有的孩子上课听讲的专著程度几乎能达到40分钟,孩子上课的思维始终围着老师转。这样的学生只能占到一个班的10%。但有的孩子只能听10分钟,还不是连续的,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学生在写字做题时,有的同学能始终如一地专注地写,有的学生则常常不是东瞅西望,就是停笔发呆,快的孩子十分钟完成任务,慢的一个小时也不夸张,差异性较大。这时候,我们的家长可以在家里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要求孩子认真听,眼睛看着说话的人,不做小动作,不离开座位。开始时可以持续20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延长。讲完后,可以问孩子几个简单的问题:几个人?干什么?结果怎样?(以这样的方式为孩子逐渐养成做事专注的习惯。)
(四)阅读的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孩子的成绩考了多少分,他学会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培养孩子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凡是优秀的学生,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几乎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有着共同的好习惯,那就是阅读,大量地阅读。读书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我们的孩子虽然是幼儿园大班,但从现在开始,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共同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大门。一旦走进去了,你就可以站在一旁看着他不断地前进。
(五)认真、细心、有序的习惯:
孩子入学后,要同时学习(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等六门功课,要独立完成各科作业,这需要认真严谨、有条不紊的态度和习惯。家长要提前训练孩子按照一定的次序、选择合理的方法做事,一定要克服粗心、马虎、顾此失彼的坏毛病。如果发现孩子边玩边做,要立刻停下,及时给予指正,使孩子懂得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俄罗斯一位非常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请它的债务。”可见,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将来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

※ 最后,将和各位家长交流几个目前谈论最多的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一:小学入学会不会考试?考些什么内容?

“ 小学入学会不会考试?考些什么内容?” 这是许多家长担心的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严格禁止学校组织小学入学考试的,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在入学报名时都会安排一次与孩子面对面的考察。其中,考察多数为谈话式的交流。
  所以,对于这场“谈话”,孩子的表达能力如何往往占据了最重要的印象分。而即使在入学以后,老师们也通常会对这样的孩子更青睐——口齿清晰、善于表达,在课堂上能踊跃举手发言,并且对许多事物能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对于孩子表达能力的突击培训无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在交谈中丰富他们的词汇。小朋友受到经验的局限和他们自身发展的影响,词汇量通常比较贫乏,往往会出现想说又说不出来的现象。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孩子积累语言素材。
  第二,在游戏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安排一些需要语言表达的游戏,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练习说话。游戏中的相互合作、表达,既增强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交往能力。

热点话题二:写字、拼音、数学要不要教?怎么教?

 (一)写字能力与习惯:
 我们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前教孩子认字、写字,往往忽视了孩子写字的姿势。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感觉到,现在的学生写字方面最大的问题不是写不好字,而是写字姿势不正确,有60%以上的学生在写字姿势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坏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
错误的写字方法,既影响字体美观,又影响写字速度,对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比较常见的问题有:写字时身体趴在桌上,眼睛离书本太近,手腕往里抠、手指离笔尖太近……希望家长们让孩子完成一定的小任务时,要特别注意留心孩子的写字姿势,一旦发现问题要马上纠正,而且不提倡孩子一次写太多的字(讲解:正确的握笔姿势)。(另外教的时候一定要教正确了,特别是一些笔顺,如果错误的内容先入为主了,那改过来就更麻烦。)而且家长为孩子选购的铅笔呢,也应该是硬度适中的木杆铅笔,我们建议您购买2B的。橡皮呢,一般选用比较软的。
(二)学习拼音注意点:
 一年级上半学期语文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的就是拼音学习,因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要学会所有的声母、韵母,还要能够熟练拼读拼音文字,确实是时间紧、任务重,孩子身上所感受到的困难和压力比较大,老师也感到压力很大。所以不少家长就存在是否应该提前学习拼音的考虑。不学怕到时候跟不上,学了,又怕以后上课不要听。其实我是这样认为的: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有了良好的倾听习惯,能专注地做一件事(听课习惯好)的前提下(幼儿园老师那儿反馈孩子的听课习惯),在发音标准的前提下,提前学习拼音也是有一定好处的。(起点高了,学得更轻松了,可以成为班中的领头雁。(至于是否会上课不听,……心理上的优势,更敢于举手)今后会以一个好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断促使自己进步。但如果还静不下来,还不善于倾听,那么这时候培养习惯比教授知识更重要。只有好习惯养成了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如果颠倒的话,反而适得其反。)
(三)数学计算的能力:
进入小学时,孩子们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参差不齐的。
有的会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可能10以内的还成问题。开始可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数学(如:吃饭了,3个人吃饭要拿几个碗?几双筷子?给他3块饼干,吃掉一块,问问还有几块?这样渗透数学是生动的,有内容的数学。而如果一开始就问2+2+2=?孩子是无从下手的)。不过现在也有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里已经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所以家长就认为我的孩子数学应该不成问题。其实,大家所说的加减法只是数学学科中的“计算”这一块内容。而现在数学所涵盖的内容是很广的。一年级第一学期,在计算上只要求会做20以内的加减法就可以了。但除了此内容,还有其它需要理解的东西(比多比少,如果不理解,连算式也写不出,就算是会算再大的数字,也无济于事)平时可以,买买小东西(对元、角、分有初步的了解),有要求地拿东西(对方向有所了解),吃水果时算算共有几个?还剩几个?平时可以看看整点时间(对时钟有所了解),搭搭积木(对图形的了解),这些都是数学范畴里的。

※ 孩子入学后家庭教育的误区:

不重视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
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
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
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只鼓励孩子学习课本知识
孩子教育没有性别化
一上学就与上中学、上大学挂钩
家庭内部教育观点不一致
隔辈人对孩子的过渡呵护
把孩子完全交给老师
一味用成人的思维教育孩子
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
不重视孩子和同伴的交往
与学校老师缺乏沟通
忽视限时训练
剥夺孩子玩的时间

※ 给家长们的几点建议:

再忙也要管孩子,要尽到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
理性地看待孩子,摆正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
理解孩子,孩子没有不想做好学生的,只是他有实实在在的困难。
孩子不可选择,却可以塑造,要坚信孩子的成绩是可以转化的。
要教会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
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心写作业的环境。每天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抓基础知识。
花大力气解决孩子的偏科问题。
做好孩子的后勤工作,保证身体健康。
鼓励孩子遇到困难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
指导孩子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与老师多交流,多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转变孩子的成绩,家长应从自己开始。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交朋友。
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
戒除孩子做作业马虎拖拉、分心等坏习惯。
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远离家教误区。

以上谈了我个人的一些拙见,有不到之处,还请指正。在座的家长都是关心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抱着殷切的期望的,更有很多家长对教育深有研究。我相信,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只要我们家园合力、家校合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这个共同心愿。
最后,预祝我们的孩子健康活泼、积极向上、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再见!